搜索 | 会员  
低代码/无代码时代来了,写代码的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 知乎专栏   作者:韦青  日期:2020/6/17  类别:协同办公  主题:综合  编辑:酒醉断人肠
所谓的低代码或者无代码开发,它并不是空穴来风。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是由技术驱动,而是由市场驱动。

所谓的低代码或者无代码开发,它并不是空穴来风。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是由技术驱动,而是由市场驱动。

大家知道现在在中国谈的是数字化、智能化,而在上世纪末,全球范围内谈的是信息化。那时候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叫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到了21世纪初,国内慢慢开始讨论起来。

为什么讲这个BPR呢?现在说的无代码开发和低代码开发都是跟它一脉相承的,它是一个在上世纪末开始的信息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

当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家慢慢会发现原来软件真的非常有用。以微软为例,从一开始我们定位是一个生产力平台和生产力公司。

原来的平台,就是以Windows、Windows Server或者像Exchange Server为代表的桌面平台、数据平台和企业级软件平台。

原来的生产力代表就是Office,现在通过一二十年的转型,成功变成了Azure云计算——它还是一个操作系统,只不过掌管的是云端的海量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能力。

现在微软说的是“四朵云”,Azure,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还有一朵云是Power Platform,它致力于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强大的数字化工具,其结果就是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自动化增强。

当人们发现软件能够把公司的很多流程自动化之后就会发现,如果完全靠IT部门开发或者外包给其他的软件公司来开发,根本就跟不上需求。

当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还有一个潜在的驱动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数字时代原住民。

如果一个人职业生涯按照平均40年来算,这批人将会以每年2.5%的速率来代替所谓的旧员工的基数,事实上甚至会远高过这个速率。他们对于软件的理解、认知和需求是巨大的,传统IT方式肯定是满足不了。

未来5年,将产生5亿个新的应用,而且是基本属于逻辑应用,等于是过去40年的总和。而当前的软件专业开发人员或者专业软件公司数量是不可能去应对这种需求。

现在,恰恰正是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时机。

什么是低代码/无代码?

客观来讲,所谓低代码/无代码,它其实并不是像大家从字面上看到,可以什么都不用学,就能够开发软件,那个有点像神药了,我觉得没那么神。

首先公司有实际的业务痛点,比如说财务、人事、销售管理等,这些部门是最明显的。

同时,对公司还有一些基本的数字化能力,指的是数据的能力,比如销售数据或者人才数据,或者一些物流数据、财务数据,起码信息化需要到达一定的程度。

在这个前提下,他有了实际的应用痛点,对他的行业知识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就是它的流程。很多是流程方面的,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这个我认为本来就应该是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

有了这个前提之后,IT人员要能够帮助把公司内部的一些服务,开发成一些简单的API方式,供非IT人员使用(比如拖拉拽的方式)。

低代码开发是它的组件没有那么完善,就像一扇门,你好歹需要自己把锁给装上去,把门的铰链拧到屋子上才能叫一扇门。

而无代码开发就像这个屋子的设计,这些铰链都不用你去拧,本身就装在门上,把门往里一推,这个门就直接可以用了。

但我也不希望有人把它误解成,一个完全没有准备好的人、公司就能做无代码开发。天下没有这样神奇的事情。

首先,社会得准备就绪,公司数字化得到一定程度,个人的能力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以再跟IT人员配合。

低代码/无代码发展情况

其实这是整个社会、行业、个人再加上技术都成熟之后的一个自然的产物。从全球来讲很多公司都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了。

微软最近推出了Power Platform,里面一个关于自动化的应用叫UI Flow,在UI方面一步步地指导你来操作,然后这个软件记住你的操作以后,这个流程就自动化了。从全球来讲这是被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和推广。

现在我们看到UI Flow是不需要任何编程,基本上只要操作就行了。但是现在慢慢的开始深入,开始有所谓的编程的概念了。

其实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比较多了。比如说业务人员有一个自己业务的痛点,他只不过是用软件的方式由数据来驱动,包括可以用到一些AI的能力,然后把他的流程自动化的过程给做出来。

微软现在对于Power Platform其实已经称作第四朵云了,我们有Azure,我们有Microsoft 365,有Dynamics 365。





微软CEO萨提亚曾经在一次场合说Power Platform,刚刚说了微软是平台和生产力公司,这个平台将会是我们的“next big thing”。为什么他能把它称之为“next big thing”?

整个业界的主要以商家为主的流程再造、流程优化是由信息系统驱动、由算法驱动、由数据驱动,由软件驱动的这个潮流将会变成一个你可以称之为另外一个范式改变。

以后所有公司的流程只要能够被机器所识别的就会被自动化,让人能够做越来越多的更加有创意性的、更加高端的工作内容,这就是一个大势所趋。

是否会对IT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

如果公司要做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公司的IT人员得充当一个角色,我称之为标准化的角色。

就是它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会把这个房子造好,它其实更多的出发点和利益诉求或者产品诉求,应该考虑如何把公司内部的数据资源,公司内部的各种服务资源接口化、API化或者是服务化,而且在服务化的基础上,能用一些图形的方式或者是更加有人性化、有智能化的UI的方式,让不懂软件开发的人员可以自己搭这个积木。

这样对于IT人员是有新的要求,他们不能只是满足于会开发一个应用,而是说要把公司现有的数据、现有的流程、现有的服务全都标准化,把它打包成模组。

微软Power Platform里面有一个我们称之为“皇冠上的明珠”的东西,就是一个CDS,Common Data Services。那它是干什么的?它有一个Common Data Model,这是一个对于整个世界建模通用的而且是开源的数据库结构。

这样的话,如果先有一个CDM建模,再有一个CDS把这些服务都结合在一起,表面上体现的是一个Power Apps,我们的Power Apps能变成一个应用的方式,可以是手机的apps,可以是电脑的apps,也可以是网页来做这种应用。

所以说公司的IT人员如果不能赶上这个步伐,他就没有能力让公司的其他人有这种能力。

当然我们开玩笑地讲,这个IT人员的工作是肯定能保住的,因为永远要找他去写程序,但是长期来讲这个人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别的公司的IT人员会写非常专业、要求很高的行业应用或者企业应用,而且别的公司的IT人员还会把公司的很多能力变成API供其他人调用,这样的话以后IT人员的角色就会有扩展了。

未来的IT管理人员或者开发人员一定是cloud native(云原生)的开发思路。





刚才咱们讲的无代码开发或者低代码开发为公司其他同事输出这种能力它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所有能力的服务化。

这个我觉得才是核心要点。因为服务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就算你没有这个低代码开发,你的软件也得是一个cloud native的,是要靠把很多服务组件互相调用来实现。这些服务组件就很容易变成一个API打包成了让别人再去调用。

有了这种云原生的平台概念之后,一方面开发人员可以继续开发它的应用,但是它的应用得是云原生的了。但正是因为云原生的,一切都是服务化的,API化的,它就能把这个服务或者API很容易地打包成一个图像模组,图像接口。

其实现在咱们谈的什么RPA、无代码、低代码,或者中台、平台,其实都是在谈一件事,我个人认为如果说不把它的本原,就是云原生的应用开发流程优化这个思路搞明白,谈什么中台,谈什么RPA,谈什么低代码、无代码都是无源之水,因为它背后的原能力的建设是靠云原生开发。

微软在低代码/无代码开发领域中的地位

微软原来最基本的服务对象是两类人,一类叫开发者,一类叫IT Pro,现在虽然说名称可能有些改变,其实还是一个Dev+Ops,只不过现在Dev和Ops合在一起了,所以现在开发者和IT Pro有相融合的成分。

微软本来就是做这件事的,所以我们倒并没有认为说是在为无代码、低代码做这件事,因为微软的开发范式就已经改成了云原生的。

其次,微软本来的平台搭建从原来的只是大家了解的Windows、Office 365、Azure,现在变成一个Power Platform,承载的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各种各样的开发模式,各种各样的连接器,各种各样的展现方式。

那么,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理解的话,我倒宁愿说无代码、低代码恰恰是这个云原生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自然产物。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何时将迎来全面的崛起?

如果要说流行或崛起的话,我觉得这里面低代码和无代码的开发,是跟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步程度、企业的数字化进步程度和个人的数字化进步程度十分吻合的。

对于中国来讲是有独特的挑战和机会。

首先,中国信息化的过程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我们做的跟全球的略有不同,我们对于真正的所谓大家认为的企业办公方式要求很高、很缜密、而且要有安全流程的方式,这其实不是咱们中国企业的特点。

反而现在很多公司办公可能还是用QQ,用微信,他们是用消费级的软件应用再转入到企业级。而全球很多数字化的进程反而是更多的由企业来推动的,由商家来推动的,慢慢的再普及化、大众化。

这就产生了一个特点,一方面我觉得中国对于这种无代码/低代码开发的需求,从客户端的需求会非常强大,我甚至认为这种需求比全球很多其他地方强大得多,尤其刚才说了到了数字时代原住民,这些年轻人慢慢进入职场之后,他们对于这个的感知力和认同感会非常强。

但反而对于中国的很多企业的大的挑战是,信息化做得还不够透彻。你会发现就算是企业想做低代码、无代码,它的很多流程并没有真正地能够做到用API的方式给它抽象出来。而如果不能用API的方式抽象出来,无代码和低代码的能力就没法把它给包起来。

因为软件开发无非是分层结构,一步步抽象往上包。我觉得这会是很多企业的一大挑战。最近也有很多人在讲疫情的应对,发现在这次疫情暴露出了很多数字化转型并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智慧城市,智慧办公,智慧家庭,智慧医疗……这些实际上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这是一个矛盾。我觉得中国也会出现这种矛盾,尤其是中国的消费者和职场人士会对这种低代码、无代码有一种非常容易的认同感,认知感和共鸣感,但它反过来在施压企业的IT部门,要让它提供能力的时候,就发现原来好多“家庭作业”或者底层工作根本没有做到位。

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让公司的管理层觉得,公司已经自动化了、信息化了,但一旦说让它成为服务化或者云原生的开发就发现又得重新来一遍。

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有一种潜在的压力和挑战在里面。所以这是咱们这种挑战,和其他很多由企业级的应用进入消费级这个路径不同的地方。


德仔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德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德仔网;
头条那些事
大家在关注
广告那些事
我们的推荐
也许感兴趣的
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