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会员  
企业一定要基业长青吗
来源: 界面   作者:陈雪频  日期:2017/7/4  类别:人力资源  主题:综合  编辑:归去如风
过于追求基业长青的目标,则可能会导致企业归于迷恋制度和流程,这会扼杀企业的创新和活力,恰恰和基业长青的原则相悖了。

两年前看易到用车创始人和前任CEO周航的一篇访谈,当谈到企业基业长青这个话题时,他忍不住说了这么一段话:“那(基业长青)是扯淡,《基业长青》是最骗子的一本书。我说未来的企业所追求的也不应该是成为百年老店,因为一旦成为百年老店就会陷入乌龟式的生存方式,少冒险,以求存为唯一的目的。”

先不说周航的观点对不对,我从这篇访谈中看到的是周航面临的压力。他说这句话时滴滴和快的还没有合并,估计这段时间他的感觉更难熬了吧?互联网创业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往往是“只有第一第二,没有第三第四”,今天的“第一第二”很可能过几年就不行了,这种压力往往让创业者倍感焦虑。

再来说说《基业长青》这本书是不是一本“骗子书”?

1994年,吉姆·柯林斯写《基业长青》时,选择了18家在1950年-1990年表现优异的公司,包括福特、摩托罗拉、索尼和惠普等,并对比同行企业分析这些公司与众不同的特质,总结出了企业要想基业长青的一些金科玉律,比如“造钟而非报时”等等。

20年过去了,这些企业怎么样了呢?纯粹以股市表现来看,这18家当年的标杆企业中有12家企业的表现不如道琼斯工业指数,摩托罗拉和索尼等公司则陷入了危机。这样的结果让吉姆·柯林斯也很愕然,他后来写了一本《再造卓越》的书,分析那些卓越的公司是如何变得平庸的,算是勉强自圆其说而已。

道理好讲,企业难做,基业长青更是难上加难!《基业长青》说的道理应该都没错,但按照这些道理很难做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不确定性比以前大大增加,优秀企业想延续竞争优势越来越难,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往往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从兴盛到衰落的时间周期也越来越短。

互联网让一个企业成长和衰落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传统企业的成长和衰落周期可能是二十到五十年,现在则压缩到五到十年左右。三年前,微博还如日中天,现在已经俨然是明日黄花,取代它位置的则是微信。在残酷的竞争格局下,企业首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连发展都是次要考虑的问题,还谈什么基业长青?

周航的焦虑也是许多互联网创业者的焦虑。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模式和资金驱动型的企业,而不是管理和领导力驱动的企业。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发展速度都很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足够可以掩盖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以至于让他们觉得管理不再重要。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也会让他们不相信所谓的基业长青。

人都想传承自己的基因,企业家也梦想着能基业长青,这都是人之常情。但人有生来病死,企业也有兴衰起伏,这些都是客观规律。随着环境的迅速变化,这些企业的战略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当他们想要战略调整和转型时,却发现企业文化在变得僵化,而组织能力则很难短时间适应战略的调整。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这些企业很快被后来者超越,成为一个个令人惋惜的失败案例。

基业长青是不是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分析欧洲和日本那些延续几百年的家族企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富过三代”,除了他们的家族文化传承得比较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全部在一些相对静态的行业里,比如旅馆、橄榄油和红酒之类,几百年没什么变化,这些企业也普遍规模不大。这种小而美的企业比较容易传承,而对于那些在急剧变化的行业里的企业,不仅做不到基业长青,也不是那么有必要,创新比传承更重要一些。

吉姆·科林斯在他的另一本书《选择卓越》中提到“卓越是一种选择”,基业长青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对于一家在成熟行业的成熟企业而言,基业长青是一个合理的追求目标,这个时候家族宪法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那些在新兴行业的高成长企业而言,过于追求基业长青的目标,则可能会导致企业归于迷恋制度和流程,这会扼杀企业的创新和活力,恰恰和基业长青的原则相悖了。


德仔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德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德仔网;
头条那些事
大家在关注
广告那些事
我们的推荐
也许感兴趣的
干货